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当企业的“店小二”,为企业申请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08万元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推行了生态环境领域优化营商环境17条措施,措施出台后,即墨分局格外的重视、认真研判、迅速行动,对辖区产生挥发性有机物的行业开展行业治理,并选取部分重点企业组织“入企驻厂执法帮扶”行动,从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等多方面着力化解企业未来的发展和污染治理之间的矛盾,切实减轻企业环保管理和运维负担,有效地改善企业旁边的环境空气质量,为公司实现经济高水平发展按下“加速键”。
针对辖区小企业众多、行业相对集中的特点,即墨分局积极探索“行业治理+正面清单”差异化监督管理模式,变按企业监管为按行业监督管理,选取包装印刷等产生挥发性有机物行业开展“入企驻厂执法帮扶”试点,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企业全面体检,制定该行业升级改造标准或污染防治设施替代要求,通过资金扶持、纳入正面清单等措施鼓励企业自主开展升级替代,对主动升级改造并稳定达标排放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实施差异化监管,减少监管频次;对于管理较差、拒绝升级改造的企业,加大监管频次,严防死守,杜绝超标排污行为。
在近期执法帮扶过程中,即墨分局执法人员发现青岛东一胶带有限公司由于建厂时间较为久远,废气处理设施老化,且仍采取活性炭吸附等简易低效治理设施,处理效率低,导致废气无法稳定达标排放,对企业及周边的环境空气质量造成潜在的危害。
坚持“执法与帮扶并重”,主动上门服务,向企业讲明废气处理设施老化的利弊及相关法律和法规,提出改善建议,鼓励公司进行污染防治设施升级改造;向企业宣传和解读“行业治理+正面清单”差异化监督管理模式的有关政策,提升公司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的能力,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认识,真正促使企业由“要我改”变为“我要改”;主动帮企业申请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08万元,逐步降低企业资金负担,调动了企业在环保方面做改造升级的积极性。
坚持“指出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并重”,组织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团队深入企业一线,分析研判并给予指导建议。在技术上帮企业优化布局,将原有的排气筒进行分类、合并,将原有的19根排气筒合并为12根,帮企业减少后期自行检测等费用;在工艺上帮企业选取比较合适工序且性能好价格低的废气解决方法,最终共同敲定了3套旋流塔+RCO的废气处理设施;在管理上根据排污许可证要求,帮企业建立完善环境管理台账,落实排污许可清单式检查要求;在设施安装过程中全程跟进帮扶指导,指导企业在RCO前安装静电除油设备,降低旋流塔在处理烟气中的油性成分,大幅度的提升了后端燃烧效率和和沸石分子筛的常规使用的寿命,降低了维护成本。
坚持“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帮扶,在企业整改完成后,对公司进行一次全方位“体检式”帮扶执法,没问题则将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原则上不进行现场检查,做到“无事不扰”。定期组织交流座谈听取企业诉求,梳理相关行业企业环境违法风险点,明确监管执法要求,加强普法宣传,及时提醒预警,帮企业提升环境风险防范能力。
经过即墨分局的执法帮扶取得了若干成效。首先,经济效益再显现,企业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高。企业环保管理和运维模式得到优化,废气处理装备由原来的19套活性炭吸附设施、每套须每两月更换一次活性炭变为每五年更换一次催化沸石,管理和运行成本由原来的每年210万元减少至每年70万元。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一直在优化。其次,生态效益再显现,周边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企业的废气收集、处理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能做到稳定达标排放,经自行监测数据比对,更换设备前后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由45.8mg/m3下降至3.99mg/m3,排放浓度下降91.3%。最后,社会效益再显现,区域营商环境指数持续升高。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从“人海战术”向“智慧执法”转型,不见面、不打扰式执法得到大力推行,结合“大数据+指挥+执法”模式,精准实现靶向执法,有效提升办案效能。“入企驻厂执法帮扶”模式得到一定效果利用,通过走访座谈、现场指导等方式为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问诊把脉”,积极帮企业查找环境问题隐患,并指导督促处理问题苗头,协助企业组织环境管理合规建设,规范提升环境治理水平。
开展“入企驻厂执法帮扶”行动,只是即墨区实施“精准帮扶助力企业绿色发展”的措施之一。近年来,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打造“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执法铁军”,平衡把握严管与优服的关系,做到执法与帮扶并重、审批与服务并重,逐步优化营商环境,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即墨分局将持续改进工作方法,不停地改进革新优化工作举措,全方面提升服务水平,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企业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