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处理

山东监测 提升监测实力 筑牢数据根基 淄博市谱写生态环境新篇章

2025-02-08 技术资讯

  全国生态环境监视测定大比武每五年一届,是生态环境领域规格最高、顶级规模的专业方面技术竞赛,被喻为生态环境领域的“奥运会”,是对生态环境监视测定最高技能水平的检视。2024年,山东在精英汇聚、角逐激烈的第三届大比武中荣获全国第一。山东得以力拔头筹,是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是深化监测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成效的集中体现,也是对全省生态环境监视测定工作高水平发展的全面映照。近期,我们推出“山东监测”系列稿件,呈现近年来各级生态环境监视测定工作成效,展示“不畏艰险、勇挑重担、求真求实、默默奉献”的山东监测精神,揭晓大比武背后山东监测人的实干与担当。今天推出:提升监测实力  筑牢数据根基 淄博市谱写生态环境监视测定新篇章

  近年来,淄博市生态环境局不断探索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深层次地融合路径,扎实推进监测领域改革创新“量变”,激发生态文明基础体制“质变”,立足环境现状和治污管控需求,完善监测网络、提升数据质量、强化数据应用,发挥环境监视测定“哨兵”作用,全力以赴服务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深入做好生态环境监视测定机构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后半篇文章”,建立了“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一体化监测机制,纵向实现与区县监测力量上下联动,横向强化与省驻市监测中心的业务交流,充分借助省驻市监测中心技术优势,组织并且开展了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工作,督促指导全市9个区县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中心全部取得检验检验测试的机构资质认证,合力推动县级监测能力有效提升。

  着力提升监测人员技术能力,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大培训、大练兵”活动,通过多元化学习培训模式,邀请专家送教,借助云平台线余场,提升了监测工作人员的理论与实操水平,“学、练、考”人才教育培训工作机制在全省推广。

  加快监测领域数智化转型,完善实验室智慧化管理系统,实现监测业务线上管理和反向追溯,建设环境应急监测管理平台,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系统与“一园一策一图”融合项目入选省厅改革创新案例。拓展新污染物和生态质量监测能力,承担国家级全氟化合物类试点监测任务,鲁山站入选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

  强化立法保障,颁布实施了《淄博市污染源自动监控条例》,成为全国第一部污染源自动监测领域地方性立法,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的安装范围、运行管理、法定责任等方面做了创新规范。同时创新“定、问、看、测、核”五步检查法,对全市重点自动监测企业组织“点穴式”检查,为条例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加强行业自律,以技术要素和市场运作为切入点,成立全省首个自动监测领域运维服务方面专业协会——淄博市生态环境自动监测协会,通过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和开展行业技能培训、能力认证、技术比武等活动,坚决恶性竞争,坚决杜绝弄虚作假。

  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2024年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对全市第三方生态环境检验检验测试的机构开展16轮次“两打”专项检查。建立联合办案工作机制,推动“行刑衔接”向“行刑同步”进阶,形成打击第三方生态环境检验检验测试的机构数据造假工作合力。2024年10月,淄博市首个第三方生态环境检验检验测试的机构涉嫌出具虚假证明文件案件刑事立案,对弄虚作假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形成有力震慑。

  持续完善监测网络,深入开展污染物组分监测网络建设,在全省率先完成VOCs组分监测站组网,高标准建设了环境空气监测超级站,配备颗粒物组分、臭氧及前体物等30余套监测设备,实现200余项参数的实时监测。

  着力强化数据赋能,全面整合环境空气、地表水、污染源、高空视频等多类数据资源,接入常态化走航监测数据和无人机飞航巡查情况,形成了环境监视测定“一张网”、数据汇集“一朵云”、调度指挥“一张图”、问题处置“一个圆”的“四个一”智慧监督管理体系,通过丰富立体数据为精准执法提供强大的作战保障。

  积极创新应用场景,在全省率先开展活性炭规范化监管,将全市涉活性炭企业纳入监管范围,实现对活性炭吸附设施的全过程线上监管;搭建LDAR动态管控系统,将全市318万个动、静密封点位进行归集整理,形成要素信息动态数据库,实时上传一手监测数据,强化全过程在线溯源监控,通过一系列非现场监管手段应用,2024年全市涉企现场督导检查数量同比减少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