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的制定技术指南正式公布,这项新规将在涉及PM(颗粒物)与VOCs(挥发性有机物)的行业中实施,为优化和增强空气质量、减轻环境污染提供了一套明确的标准和要求。从行业的真实的情况出发,本文将对这一指南进行深入解析,以帮企业了解新规所带来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重污染天气的应对是我国环保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用涉PM及VOCs行业,主要指那些排放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企业和行业,这些排放物会加剧空气污染,导致重大公共健康问题。因此,国家及地方政府在面对这种环境危机时,提出了一系列的差异化管控措施,要求不一样的行业采取不同的减排策略。
对于不在国家39个重点行业和地方12个重点行业名录的企业,其涉及PM和VOCs的排放工序须按照技术指南中的表1-1和表1-2进行绩效引领性指标要求。通过这一种方式,实现了对非重点行业的有效管理,将污染物的排放管控推向了更广泛的行业。
通过电力公司调取企业用电量数据,分析企业在历史预警期间的电量变化,观察减排措施实施后的用电量是否有明显下降趋势。
核查小组将深入企业,对生产线的停限产情况做现场核实,并重点检查企业涉气车间的视频监控记录,确保记录的线. 运输监控
通过调取厂区货运进出口的视频监控记录,比对预警前后的情况,检查运输是不是满足减排要求。此外也将进行现场抽查,以确认运行车辆的环保标准是不是满足相关法律法规。
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技术指南的实施,将对通用PM及VOCs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企业需紧抓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机会,积极落实减排措施。这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更关乎公众的健康与生态环境的长远保护。
在环保政策趋严的大背景下,企业只有在各级政府指引下,优化自身的生产流程,提升环保技术,才能确保合规运营,减少对环境的负担。在迎接挑战的同时,也为我国的蓝天白云增添一份保障。
微信二维码